【身边的榜样】把“粗活”练成“绝活”的刘千文

2021/06/18 15:10
【身边的榜样】把“粗活”练成“绝活”的刘千文

“捏圈”就是用手工将钢圈上的胶片接头捏合在一起,了解轮胎生产工艺的人大多认为这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“粗活”,然而枣矿橡胶公司丰源轮胎部件车间的劳模刘千文,却把这个“粗活”练成了“绝活”。

刘千文是2016年6月从中兴建安分流到丰源轮胎的,五年来一直在立贴岗位工作,俗称“捏圈的”,就这看起来简单的捏圈动作,却内藏“玄机”。在他刚干的时候,和其他同事一样,很快就学会了捏圈,不久就上手单独操作了。可是在学习研读胎圈技术标准时发现了“对接”这个名词,才知道胎圈分为“对接”和“搭接”两种,对接就是将胎圈胶面切口顺着倾角捏合在一起,在结合处没有明显的凸出,操作难度很大,而且操作起来非常耗费力气。而“搭接”则是扯住两个截面搭在一起,用手指按压即可,搭接完成的胎圈在接口处有明显的凸出。

就在那一刻,一股挑战自我、不甘落后的潜意识使他萌生了练习“对接”的冲动!

当时公司没有一人能够采用“对接”技术制做胎圈,既没有师傅带,也没有“对接”的胎圈样本学。他就一个圈一个圈地实验,不厌其烦的摸索尝试,一练就是好几个月,为此,他也交了很多的“学费”,因为立贴的工资是以生产胎圈数计算的,练习“对接”,手非常累,需要用大力,依赖于力量和精准度,既费时又费力,而且不合格品也多,经常出现接头开裂,还需要再翻工整改,工资自然就少了很多。对这些,我不在乎,我认定了这条路,要干就干最好的,坚信自己一定能把‘对接’练好。”提及往事,他无比坚韧。

真是应了那句老俗语——功夫不负有心人。无数次的练习、失败、总结,再练习、再失败、再总结,终于摸索出了胎圈胶面“对接”的技术,“对接”技术越来越熟练,完全达到了“对接”的技术标准,几年下来,手指磨出了厚厚的老茧,现在,他制做的胎圈,接头部位不仅牢固,而且平整的就像纸一样,技术标准重叠位置可以有2毫米的上限,只要设备不出问题,他对接的胎圈几乎可以做到“零公差”,接头部位从不出现开裂现象,废料率几乎为零。

不仅质量水平如此,因为持续的练习和摸索,捏圈的速度也得到了飞速提升,早已成为立贴工序当之无愧的的行家里手,创造并保持了自建厂以来立贴单机班产胎圈3600个的最高记录,班产稳定在3200个以上,单机效率提升近30%。自2019年以来,他包揽了技能比武第一名,连续被公司评为“质量标兵”和“劳动模范”。

“如果说手术刀是医生的生命,那么胎圈就是我的生命。干一行爱一行,我就要把胎圈‘捏’好,‘捏’到极致!”他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如今,他正毫无保留地把“捏圈”绝活传授给身边的同事们。